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关于举办
2015年一线创新工程师培训班的预通知
各企业科协、区县科协、园区科协:
为帮助企业技术骨干学习创新方法、解决技术难题、降低企业研发成本等,按照中国科协的要求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市科协拟于2015年9月、10月举办两期一线创新工程师培训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时间与地点
第一期培训:拟于9月的某周三至周六举行,共4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第二期培训:拟于10月的连续两个周五、周六举行,共4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培训地点:主城区,具体地点待定。
二、培训内容及安排
以TRIZ理论(详见附件5)为基础,以完成技术创新案例的展示和剖析为主线,展示TRIZ理论及解决技术难题的步骤方法(详细课程见附件2)。
培训采用封闭式小班培训,分组讨论式授课。拟请重庆市创新方法研究会秘书长雷程亮等国际TRIZ认证三级专家授课(师资简介见附件4)。
三、培训对象
(一)具有研发实践背景的研发管理者、技术骨干、研发人员、设计人员;
(二)对研究创新理论和方法有浓厚兴趣,用以寻找研究方向、突破研究瓶颈的工作者。
四、培训费用
培训费由市科协全额资助,不收取参加人员培训费。参培学员住宿费、交通费自理。
五、有关要求
(一)请各单位积极推荐人员参加。一线创新工程师培训班分为两期,第一期集中培训,第二期相对分散培训,内容相同,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参加培训的学员需准备研发工作中的技术难题1-2个(具体要求见附件3)。
(二)为方便企业人员参加,会议地点可根据情况安排在较多企业参加的园区或较多人员参加的企业举行。有条件承接会议的企业可与我们联系。需要独立办班培训、人数较多的企业、园区也可与我们联系。
(三)为保证培训效果,每期人员原则上控制在50人。
(四)请参加培训的学员将回执表(附件1)于9月2日前发至会务组邮箱:315250130@qq.com。我们将根据回执情况,统筹安排,另发正式通知。
六、联系方式
重庆市科协科技服务中心
联系人:郭丽萍 刘泽峰
电话:023-63659905 E-mail: 315250130@qq.com
重庆市科协企事业部 贾红雯 63002858
附件:1. 2015年一线创新工程师培训班回执
2. 一线创新工程师培训课程安排
3. 技术问题征集信息表
4. 一线创新工程师培训师资简介
5. TRIZ创新理论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2015年8月21日
附件一:
一线创新工程师培训班回执表
推荐单位:
姓名 |
性别 |
职务 |
从事工作领域 |
电话 |
参加期数 |
一期 |
二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联系人: 电话:
注:请参加培训的学员明确参加会议期数,并将回执表于9月2日前电邮至重庆市科协科技服务中心(Email:315250130@qq.com)
附件二:
课程安排
时间 |
内容安排 |
目标 |
第1天
|
上午 |
创新概述
1.创新背景
2. 创新概念的内涵及外延
3. TRIZ的核心思想
4. TRIZ的理论体系
5. TRIZ的解题模式
定义问题
1.系统及功能定义
2.IFR
3.基于功能的描述方法 |
介绍TRIZ的起源发展、理论体系、解题流程等;
描述清楚问题;
|
下午 |
个人课题问题描述实战 |
每位学员用所学方法描述自己带来的个人课题,咨询师进行辅导,并选代表面向所有学员汇报,咨询师点评并总结 |
第2天
|
上午 |
因果分析
1.因果分析方法
2.应用实例
个人课题因果、资源分析实战 |
了解因果分析方法及其价值,寻找问题根源;每位学员用所学方法对个人课题进行因果分析和资源分析,咨询师进行辅导,并选代表面向所有学员汇报,咨询师点评并总结。 |
下午 |
功能分析及组件分析
1.系统及功能的概念、定义、分类、描述
2.设计新产品功能分析方法
3.改善已有系统组件分析方法
个人课题系统分析实战 |
通过梳理系统,构建系统分析模型,了解系统分析方法及其在解决问题时的价值,明确系统中问题出现的区域,将问题具体化,优化系统结构,降低成本,提高技术系统理想度;
每位学员用所学方法对个人课题进行系统分析,咨询师进行辅导,并选代表面向所有学员汇报,咨询师点评并总结。
|
第3天 |
上午 |
问题解决模型
1. 技术矛盾
2. 创新原理
个人课题矛盾分析实战 |
将技术系统存在的问题,抽象转化为技术矛盾,并查找对应解决矛盾的TRIZ创新原理,形成类比方案;
每位学员用所学方法对个人课题进行矛盾分析,咨询师进行辅导,并选代表面向所有学员汇报,咨询师点评并总结 |
下午 |
问题解决模型
1. 物理矛盾
2. 分离原理
个人课题矛盾分析实战 |
将技术系统存在的问题,抽象转化为物理矛盾,运用分离方法及创新原理,形成类比方案。每位学员用所学方法对个人课题进行矛盾分析,咨询师进行辅导,并选代表面向所有学员汇报,咨询师点评并总结 |
第4天
|
上午 |
产品预测之S曲线
1. 各阶段的辨别标准和特征
2. S曲线应用案例
产品预测之进化法则与进化路线
3. 进化规律简介
4. 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
掌握不同阶段产品/技术的特征和判别标准,评估现有技术的成熟度;
学习技术系统进化理论如何应用于产品创新 |
下午 |
个人课题方案评价 |
每位学员用所学方法对个人课题进行方案评价,咨询师进行辅导 |
总结 |
附件三:
工程问题描述
请按具体化原则选择确定自己的工程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规范化描述。要求不带术语,通俗易懂,附加必要的简图。
(1)定义系统名称。
(2)描述系统的组成、功能、原理及应用场合。
(3)现存问题描述。
(4)类似问题的现行处理方法及存在的优缺点。
(5)对待改进或待解决的问题进行问题定义,明确工作目标。
附件四:
一线创新工程师培训班师资简介
雷程亮,复旦大学硕士,重庆市创新方法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发明协会发明方法分会理事,科技部创新方法培训师,国际TRIZ认证三级专家。
曾参加重庆市科委组织的TRIZ一、二级培训和国家科技部组织的创新方法高级师资培训,并赴技术创新方法TRIZ的发源地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学习深造,先后师从国际TRIZ协会主席谢尔盖、俄罗斯TRIZ协会主席基斯洛夫等4位国际TRIZ大师。
先后多次在重庆大中型企业(包括力帆、远达环保等)和区县开展产品创新、技术进化与专利规避等课程培训,受众包括企业技术负责人、企业研发骨干等。另受重庆工商大学邀请,在高校开展《机械创新设计》课程。
吴 睿,工学博士,重庆科技学院教授,重庆市创新方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级创新方法研究会会员,科技部创新方法培训师,国际TRIZ认证三级专家。
教育/工作背景:1999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长期从事制造业信息化领域工作,在系统研发及集成方面具有多年从业经验。在将创新方法与先进制造技术结合和利用技术创新促进和实现企业转型方面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独到见解。发表核心期刊科研论文10余篇。
曾参加重庆市科委组织的TRIZ一、二级培训和国家科技部组织的创新方法师资培训,获得TRIZ创新方法二级资质证书,TRIZ国际MATRIZ 3级资质。
受众有市厅局级领导、各区县科委领导、企业高管与技术骨干、高校教师及学生等。
附件五:
TRIZ创新理论
TRIZ理论是由前苏联发明家阿利赫舒列尔(G. S. Altshuller)在1946年创立的, Altshuller也被尊称为TRIZ之父。1946年,Altshuller开始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研究工作。当时Altshuller在前苏联里海海军的专利局工作,在处理世界各国著名的发明 专利过程中,他总是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当人们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时,是否有可遵循的科学方法和法则,从而能迅速地实现新的发明创造或解决技术难题呢?答案是肯定的!Altshuller发现任何领域的产品改进、技术的变革、创新和生物系统一样,都存在产生、生长、成熟、衰老、灭亡,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们如果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能动地进行产品设计并能预测产品的未来趋势。以后数十年中,Altshuller穷其毕生的精力致力于TRIZ理论的研究和完善。在他的领导下,前苏联的研究机构、大学、企业组成了TRIZ的研究团体,分析了世界近250万份高水平的发明专利,总结出各种技术发展进化遵循的规律模式,以及解决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创新原理和法则 ,建立一个由解决技术,实现创新开发的各种方法、算法组成的综合理论体系,并综合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和法则,建立起TRIZ理论体系。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TRIZ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工具,并且,在韩国的三星、美国的福特和波音、中国的中兴通讯、芬兰的诺基亚、德国的西门子等500多家知名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例如,通过应用TRIZ理论方法,福特汽车公司发现可以利用小热膨胀系数的材料制造轴承,能够更好地解决推力轴承在大负荷时出现偏移的问题;2001年,美国波音公司邀请原苏联的TRIZ专家,对其450名工程师进行了为期2周的培训,取得了767空中加油机研发的关键技术突破,从而战胜空中客车公司,赢得15亿美元空中加油机订单;2004年,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利用以TRIZ理论为核心的计算机辅助创新平台Pro/Innovator解决了机顶盒天线连接问题和电磁兼容问题,缩短了新产品研发周期,节省了大量的研发经费;2005年,中兴通讯公司与亿维讯公司合作,对来自研发一线的25名技术骨干进行了为期5周的TRIZ理论与方法培训,在培训期间有21个技术项目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6个项目已经申请相关专利。
韩国三星是应用TRIZ理论并获得极大成功的典型企业。 1995年,三星开始引入TRIZ理论指导技术创新活动,并在微电子及微电子设备生产企业、显示器生产企业、家用电器生产企业、机械工具与装备企业、玻璃和塑胶产品企业等核心层企业,大力推广和全面应用TRIZ理论解决技术和产品创新问题,这为三星带来了丰硕的创新成果,节约了大量的创新成本。2003年,三星电子应用TRIZ理论进行的67个研发项目中,产生了52项专利技术,并且节约了1.5亿美元。2004年,三星的发明专利数达到1604项,超过Intel,进入世界前六大专利企业排名榜,领先于日本的索尼、日立、东芝和富士通等竞争对手。实践证明,企业应用TRIZ理论进行技术创新,能够提高60%一70%的新产品开发效率,增加80%-100%的专利数量并提高专利质量;缩短50%的产品上市时间,从而达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