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大足区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科技为民 奋斗有我
http://www.ceacqdz.cn   2020年6月21日

来源:大足网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28日 
 
    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把握新机遇,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发展的总体思路,即“4433”。围绕这样的发展思路,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而努力奋斗,共同推动大足加快发展、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他们中的许多人(团队)坚持“研当以报效国家为己任,学必以服务人民为荣光”,在文化、医疗、工业、农业等岗位上,成为了科研成果的创造者、科技强区的奉献者、崇高品格的践行者、良好风尚的引领者。他们把论文写在了大足土地上,用科技服务人民,用行动建功立业于这个美好的新时代。
 
                                    科技创新助推新农梦


  他们是一群年轻的80后小伙子,他们曾是前景无限的地质工程师、公务员、国企干部,但为了藏在心中的新农梦,毅然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在中敖镇加福社区创办了“最忆小橘”生态柑橘采摘园,
  而这只是梦想的起点,他们的目标是在川渝城市周边建100个采摘园。他们就是“最忆小橘”生态柑橘采摘园的创始团队吴吕、刘峰钻、代高森。团队三人在中敖镇加福社区流转了1010亩土地,主要种植以“可登大雅之堂”而得名的“大雅”和被视为“橘中贵族”的“沃柑”。和传统农民的种植方式不同,团队秉持“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宗旨,坚持将科学渗透到园区每个角落,并采用创新的思维和方式种植、销售、管理整个果园。“在栽下第一棵大雅树时,我们就对整个园区严格按照标准化种植进行打造。”吴吕说,他们请来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技术专家进行全过程技术指导。果树全部按照2.5×5米的行距和株距进行栽种,这一做法在同行看来间距太宽,但实际上却更有利于机械化操作,也方便游客采摘。为了让果树喝上“精装水”,他们专门引来富含微量元素的山泉水,再通过滴管系统进行智能浇灌。果树吃得健康也是果子品质的保证,整个园区以农家肥为主体,用油枯配菌肥做肥料,采取物理措施和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防治病虫害。
 每年的春季,是“最忆小橘”最美的时光,园区里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果树傲然挺立,一个个橙黄的柑橘挂满枝头,一片片生机盎然的蒲公英如地毯般铺满园区,让人仿佛走进童话世界,如此唯美的画面得益于吴吕三人最引以为傲的创新。为了不使用除草剂,他们在果园采取生草栽培,通过栽种蒲公英进行以草治草。“像我们这样大面积用蒲公英治草,在国内都是比较少见的。蒲公英治草模式也超出我们预想,不仅治草效果理想,蒲公英的种子随风起舞,很是好看。”吴吕说,“大雅”的采摘期与蒲公英盛开期正好重叠,很多过来采摘的游客都争相合影,让“最忆小橘”在朋友圈里还“火”了一把。不仅如此,生态环保种植方式也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新华网、半月谈、重庆日报等多家媒体和期刊对“最忆小橘”生态柑橘果园的做法进行了报道。
  最近,该园区正在建设智慧农业,不用到园区也能对果园的土壤、气候进行监控和操作。“现在已不是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才能更好的发展现代农业。”吴吕说,从生产到销售,“最忆小橘”真正尝试到了科技创新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便利和效益,他们将把“以草治草”等成功经验推广到更多地方,让更多新农人以科技成就新农梦。

                                    

                                 全区危急重症“领军”人


   3月23日16时,重庆市第12、14批援鄂医疗队与所在医院完成了交接。在援鄂33天后,他们于3月25日,从武汉出发,登上了返渝的归程。第12、14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区科协兼职副主席陈勇代表全体队员,盛情邀请武汉本地抗疫的“战友”们,早日来重庆,一起烫火锅。
  第12、14批援鄂医疗队在武汉期间,主动请缨入驻了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接管了两个重症病区和一个危重症病区,得到了重庆医疗队武汉指挥部的表扬。能够带领这样的队伍打“硬仗”“胜仗”,与陈勇多年的从医和科研经历不无相关。
  在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22年期间,陈勇主要从事重症医学、急诊医学、神经外科学等,负责颅脑创伤、高血压脑出血等病人抢救工作,在急、危重患者的生命支持、重症胰腺炎、脓毒症、多发伤、严重中毒、多脏器功能不全等临床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为重庆市医学会重症医学科、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医师协会重症医学等专业委员会、大足区医学会急危重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勇已成为了全区危急重症的“领军”人。“只有不断学习探索新知识、新技术,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多年来,陈勇一直坚持科研与实践相结合,截至目前,他已参加和主持了省部级、市级、厅局级科研项目17项,有效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他还主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5项,多项技术填补了区域空白。如经皮气切导管置入术至今已开展149例,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及护理监测至今已开展1380例,picco(脉搏指示连续新排量监测)技术至今已开展185例。其他还有如休克患者在床旁超声指导下容量复苏、枸橼酸钠体外局部抗凝在连续性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技术、重症超声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的临床研究等。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陈勇主持并带领开展的各项技术截至目前未发生一例不良反应,并为患者减轻了经济压力,减少了疾病痛苦,充分体现了各项技术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作为《检验医学与临床》审稿专家,陈勇已带领学科团队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文章2篇,cscd13篇。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7篇。
  科技为民的道路上,陈勇不仅钻研业务,医术精湛,业绩突出,成为了我区危急重症领域“领军”人物;他还潜心育人,甘当人梯,言传身教,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科团队,为群众防病治病做出了较大贡献。多年来,他已先后被评为重庆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大足区第三届道德模范”“优秀共产党员”“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县科技进步二等奖”、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学院“优秀带教老师”等。
 
                                    

                                             乐在大足学研究中


 “做好大足学研究,是使命所在,也是兴趣所在。”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学研究中心主任米德昉告诉记者,对于大足学研究工作,他甘之如饴。
  2013年10月,甘肃省永登县人米德昉,在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获得历史学(敦煌学)博士学位后,举家南下来到大足,在大足石刻研究院新成立的大足学研究中心担任主任,牵头负责大足学研究。“大足石刻堪称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巅峰之作。它的意义在于:一方面这里汇集了宋代国内最大宗的石窟造像群;另一方面佛教艺术在此完成中国化与世俗化的最后进程。宝顶山石刻最具特色,是在当地僧人赵智凤的组织下,完全依赖民间力量营建而成的石窟寺道场。和国内很多石窟寺不同的是,它有着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一气而呵成之。”米德昉认为以宝顶山为代表的大足宋代石窟研究目前还存在巨大的空间,需要挖掘的东西很多,等待着研究者去推进。“应该有一本大足学学术刊物作,以吸引国内同行参与大足学研究。”经米德昉建议,2016年,大足石刻研究院创办了刊物《大足学刊》,他主力负责征稿、编辑等工作。几年来,刊物在学界的影响力在逐渐提升。2019年,“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大足石刻全集》出版面世,全集11卷19册,其中载有文字1200万字,以米德昉为首的大足学研究中心团队承担了考古调研、资料收集、文稿撰写、编辑校对等工作,辛苦几年,终于取得令学界瞩目的成果。
  他的个人学术研究也在有序展开,在《敦煌研究》《华夏考古》《四川文物》等知名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大足学研究论文。其中取得的成就突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对大足石刻中的药师造像进行了系统调查与研究;第二,纠正了数十年来学界对北山《维摩诘经变》图像的误读问题;第三,对尚未列入文保单位的法华寺造像做出辨识。他目前最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对宝顶山佛教及造像的研究,且有着重要发现与突破。如:通过对宝顶山碑铭题记中的疑难字的辨识研究,否定了过去一直流行在学界的“赵智凤造字”一说;一个重要发现是,经他细致考证认为文氏工匠参与了宝顶山的建造,揭开了困惑多年的工匠之谜。就宝顶山的佛教问题,他近期提出:12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间,大足包括安岳一带的川东地区流行着一种民间佛教教派,这个教派即是以赵智凤为首的一些人实践和奉行着的佛教,其最典型特征——以柳本尊(或毗卢佛)信仰为标志。有别于主流佛教的是,该教因相对的独立性和封闭性,不为官方所重视,故其事为正史所不载,地方文献中也未保存下足够清晰的记录,以致迷雾重重。米德昉透露,他力争在四年内撰写出一本大足学研究个人专著。

                                      

                                              实干惠民 科技强区


  大足区工程师协会利用1年多时间,深入石雕石刻行业调查研究,收集大量素材,写出高质量的《大足石雕工程技术职称评定课题研究》报告,经市工程师协会高评委专家严格评审,2018年评定我区9名石雕石刻工程师。这项职称评定,属于全国首创,让几百年来被视为匠人的石雕石刻工程技术人员,得到了社会和行业的认可,也为我区创建石刻文创园提供了人才支撑。
  据了解,大足区工程师协会目前共有规划建筑专委会、机械铸造专委会、农业专委会、资源环境专委会、石雕石刻专委会和综合专委会等6个专业委员会。
   今年5月,农业专委会夏国辉、李彦瑜、夏世秀3名专家主持开展了《大足区农业主体生产经营情况调研》,对三驱镇大唐丰域、邮桥米业、智凤街道新店村水稻新技术创新基地开展了实地调研,摸清了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举措。
   2019年以来,协会会员参与大足城区和经开区城市建设项目评审35次,参与方案设计21次,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并采纳25条。同时,协会在“专家走基层”技术服务活动的基础上,各专委会专家跟踪服务辖区企业及重要项目建设,开展多种学习交流活动,加大会员之间交流力度,鼓励年轻会员在协会中发出声音。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改善民生尤为重要。协会充分利用人才智力和资源优势,积极协助投入扶贫攻坚工作。在古龙镇茶树改造示范基地,协会会员、茶叶专家肖军、土壤肥料专家陈正才开展新植茶树幼苗管护、土壤肥力培育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在全区项目扶贫基地——季家镇花椒基地,农业专委会的专家长期跟踪服务,定点服务。据统计,该基地解决贫困户就业5户。在大足农业企业中解决建卡贫困户就业上百人。
  协会以产业扶贫为切入点,最大限度发挥科技人员的优势,农业专委会、资源环境专委会专家贫困人员和贫困地区提供产业发展政策决策咨询和特色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农业专委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业产业大户和龙头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尽可能为贫困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为了营造创先争优的氛围,调动会员技术创新和工作的积极性,该协会按照每两年表彰一次,开展评优评先工作,激发会员工作热情。负责人坦言,将继续创造条件承接政府部门职能转移,发挥协会组织优势,搭建起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桥梁作用,以实干专研的科研精神,积极为大足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等服务。

上一条:市、区工程师协会专家一行赴大足石刻文创园进行调研
下一条:全文来了!习近平回信勉励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
(阅览次数:1004次)  【  】 【告诉好友】 【关闭】   

重庆市大足区工程师协会保留所有权利 (C) 2016 您是本站第:106568位访问者
地址:重庆市双桥经开区双龙西路106号 电话:023-43330670 邮件:cqdzgcsxh@sina.com
渝ICP备2024021507号-1 技术支持:重庆鼎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