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更好服务“三农”,充分发挥专家团队在农业领域的专业指导作用,重庆市大足区工程师协会农业专委会的专家们通过对“旱优73 号”节水抗旱稻试验田的实地测量和数据采集,结合种植户的种植记录,专家们初步分析得出,该品种的成功试种亩产达 1300 斤左右。这一产量数据在易旱缺水的大足地区具有重要的意义,标志着“旱优 73 号”在当地实现了高产、优质、节水抗旱的目标。
为了确保“旱优73 号”节水抗旱品种能够在大足地区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今年以来区工程师协会农业专委会组织专家多次前往铁山镇,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发放技术资料,为农民提供种植技术指导,传授播种时间、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示范基地的展示作用,让农民更加直观地看到“旱优73 号”的优势和种植效果,确保了试种目标的实现。

“旱优73 号”在试种过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产量潜力。其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每穗的实粒数较多,且千粒重较大。在口感和品质方面,“旱优73 号”也具有一定的优势,米粒细长,蒸煮后口感软糯,营养丰富,符合市场对优质稻米的需求。这不仅为农民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也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追求。大足地区常年存在易旱缺水问题困扰,传统水稻种植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挑战。而“旱优 73 号”具有显著的节水抗旱特性。它可以在相对干旱的环境下生长,对水分的需求明显低于传统水稻品种。在种植过程中,只需少量的灌溉就能满足其生长需求,大大节约了水资源。同时,该品种在遇到干旱胁迫时,能够通过自身的生理调节机制,保持较好的生长状态,减少因干旱造成的产量损失。

节水抗旱稻“旱优73 号”在大足的试种成功,是农业“种芯”发挥核心作用的生动体现。它为解决当地农业生产中的缺水难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旱优 73 号”等优良品种将在大足地区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应用,实现“大丰大足”的美好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