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大足区天气预报: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庆市工程师协会第八次区县联系会议交流发言
http://www.ceacqdz.cn   2017年2月24日

                     

                   我市制造企业信息化融合的系统架构与实施策略探讨

                                  ------重庆市工程师协会第八次区县联系会议交流发言

                                           大足区工程师协会    刘志平

各位与会领导、专家、同志们:  大家好!

      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为什么要选择信息化融合的途径?制造企业究竟该如何通过实施智能制造和信息化,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政府又该做点什么?就此提供几点意见供大家探讨。

      一 制造企业信息化融合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目前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制造业正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与绿色化演进。抢占现代制造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制高点,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及企业发展战略的重点。

    重庆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之一,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一直以来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地位。目前我市基本形成门类齐全、产品多样的制造业体系,规上制造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2015年达到92.8%。把重庆建设成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也是中央政府赋予重庆的重大使命,是“十三五”时期重庆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任务。重庆市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份量的确很重。国家去年已发布《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等系列纲领性指导文件,重庆市也在近期先后发布《重庆市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十三五”规划》、《重庆市“互联网+”行动计划》、《重庆市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实施方案》等实施办法和指导性政策文件,引导新办制造企业合理投资,指导现有制造企业有效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我市制造企业与东部较发达地区制造企业一样,普遍缺乏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只有“山寨”研发能力。土地、劳动力、税收优惠、环境软约束等低成本红利正在逐步消减,从而丧失企业竞争力。企业产品总体低端、同质化,并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下,呈现产能过剩。企业运作效率低下,高消耗高排放,质量效益不高,制造业多数处于微利乃至亏损状态,制造业大而不强。互联网时代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变得扁平,经济活动更加体现开放、平等、民主的互联网思维,信息更加对称和快捷,企业经营的地域更加宽广,客户及需求更加多样化。这些新的时代特点,必然要求企业与客户充分互动,不断研发创新,转换为柔性制造、敏捷制造、智能制造的专业个性化定制制造(小制造)运作,只有人、机、产品(材料、服务)互联互通,方能实现这一新的要求,去满足地域广大的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制造企业实施智能化信息化创新融合后,既能再造企业内部高效的流程,摆脱前述制造企业面临系列问题的困境,又能重塑企业与客户的新型关系,也便于向服务型制造以及协同设计制造转换,整体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满足市场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制造企业信息化融合成为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必然的路径选择,也是现有传统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一种重要标志。

   二 一般整机制造业的信息化架构

   举一个B2C(商家对用户)互动案例导入:

    未来重卡车用户购车过程或许是这样的:用户在手机里打开重卡企业的智能App终端,选择自己的所在地区、使用工况、载货情况等信息,在厂商推荐产品类别中勾选定制化配置车型,然后,在个性化订单中输入诸如“把我的驾驶室设计成足球场”的要求,数月后一辆用智能流水线为你定制化设计、制造的“世界杯版重卡”就会送到你的家门口,而且价格与量产车相当——这就是“工业4.0”时代(智能化信息化)的重卡定制化制造。

    案例仅仅简要表达了实现生产与销售(制造智能与商业智能)的企业信息化系统流程中的两个子流程,考虑企业营销系统和企业运作系统的其他方面流程要求以及企业财务系统流程,一般整机制造业基本信息化架构内容应为:

  “一云、四互联、五智能”。“一云”是指:企业云平台采用“公有云+私有云”的混合云模式,其中公有云负责客户交互数据、产品应用数据等可公开的非核心数据,私有云包括客户数据、产品数据、销售数据、交易数据等在内的企业专有的核心数据。“四互联“是指:通过数据交互实现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协同供方)、企业与产品、企业与客户的互联互通。“五智能”是指商业智能、智能管理、智能产品、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智能系统按生产线(单元)级,工厂级、公司企业级展开,公司企业级还可上升至集团或行业级工业云平台互联互通。

   实现这一架构,整机企业离不开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应用。ERP集成了SD营销智能管理、MM物料智能管理、PP制造计划智能管理,FICO财务会计与控制智能管理等系统模块功能,自动储存、计算经营与运作数据,生成调节数据或成果数据,是企业级最基本的信息化功能系统。

    任何ERP系统功能都不可能是完全通用和十全十美的,就具体企业业务而言,有的企业必要时还须添加扩展或增强的功能系统。比如:

      为强化企业的产品与研发,实现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需在ERP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联接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从产品市场与技术需求输入、开发设计与验证、工艺设计与验证、生产线装备操作程序设计与录入、成品测试、销售及售后使用服务,二手交易,直至产品报废全过程智能跟踪管控。

      为实现生产线(单元)、车间(工厂)级智能制造,尚需引入MES(制造执行)和SPC(过程统计控制)系统,实现可靠有效的智能制造。

      为强化物流并与供应商的交流互动,以及业务的智能对接,企业也可扩展WMS(仓储管理)和LES(生产物流)或SCM(供应链管理)系统。

      为强化客户资源和营销管理,可扩展CRM(客户资源管理)系统,和移动APP系统等。

      当然,还可以根据需要扩展接入HR(人力资源)、EAM(装备资源)、QC(质量控制)、OA(办公自动化)等等子模块系统。

      在以上系统架构基础上,有必要时再扩展服务器形成企业大数据云计算平台。至此,企业一个云,四互联,五智能的企业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功能就基本成形。

      三 我市制造业信息化融合实施策略的探讨意见

       制造企业分布在各行各业,规模有大有小,有流程型和离散型(非流程)的,有外向型和内向型的,有B2C(面向用户)也有B2B(面向企业)的。实施企业信息化融合,必须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作出合理有效的选择。

      1我市众多的制造企业属零部件配套加工制造性质的B2B,在信息系统的选择上,可以在上述整机企业基本作法上做减法,只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经济适用的信息系统。如,客户和营销系统完全可以利用下游整机厂的系统进行交互,一般仅做好研发和智能制造的信息系统应该就可以了。

     2 大企业,特别是B2C类制造企业,应该设立自己的服务器云平台和信息化系统,再造企业内部业务流程,改善与客户的交互模式。小企业未来一些功能块,应该可以利用免费或廉价的社会公共工业云平台,再加上关键业务适用的自有信息化系统。

      3 制造装备柔性化加信息化融合,创造了定制化制造交付条件,但制造工程还应当智能化。智能化可靠的的基础是自动化,而目前我市制造业整体自动化水平不高,关键过程还主要靠人力,推进我市制造业提升自动化水平,应列入实施智能制造的优先级考虑事项。鼓励制造业推进机器换人,推广机器人应用仍然是一项当务之急。企业自动化转换过程中只需要注意把控好智能信息化接口标准的设置。

      4 政府应为制造业搭建信息化智能化改造的融资平台和信息技术交流、推广、咨询平台,解决好企业资金和技术约束,特别是要帮助中小企业合理选择信息化软硬件。要建设好分行业可供共享的公共工业云计算平台,降低企业转型成本代价。要组织好前期的试点、示范,降低企业转型风险。同时,为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出台财政、税收支持等有力的鼓励政策,构建好创新转型升级的生态系统并切实、长期有效地维护好企业竞争的公平环境。

      四 勿忘制造企业硬实力的升级

      制造业信息化改造,主要只是适应了新经济时代的转型,客观上也增强了企业的软硬实力,但随着消费者(客户)生活福利水平的提高,中产阶级消费群体的形成,制造业应该开始关注自身硬实力的升级了。企业产品(服务)不能只停留在“物美价廉”,始终只追求“性价比”上,业者应与时俱进,关注产品在从低端向高端延伸的趋势。因此,制造企业应注意培养创新文化和能力,注重经营模式创新,注重市场与产品、技术的开发并掌控好企业核心技术,搞好产品质量与品牌建设,形成充分满足客户和环境需求的流程机制,增强企业市场竞争的硬实力,使企业能够得到健康、持续的生存和发展。

上一条:把握重点环节 做好科学普及工作
下一条:节能汽车及节能技术的再认识 高级工程师 刘志平
(阅览次数:1580次)  【  】 【告诉好友】 【关闭】   

重庆市大足区工程师协会保留所有权利 (C) 2016 您是本站第:106568位访问者
地址:重庆市双桥经开区双龙西路106号 电话:023-43330670 邮件:cqdzgcsxh@sina.com
渝ICP备2024021507号-1 技术支持:重庆鼎网科技